分析科学报

通知公告

信息之窗

武汉大学分析科学学报

2019 Vol.35 No.3

  • 高灵敏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药物及尿样中氨曲南
    何树华, 曾庆瑞, 程乙真, 吴文婕, 江 虹

    摘  要:在pH=934的碱性溶液介质中,氨曲南(ATN)与维多利亚蓝B(VIB)反应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新的RLS光谱,在最大散射峰370 nm处,ATN的质量浓度在0003~052 mg/L范围内与体系的RLS增强强度ΔIRL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23 mg/L。还研究了ATN与VIB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特征、适宜反应条件、共存物质的影响及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用于药物及人体尿液中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51%~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18%~26%(n=5)。
     

    分析科学
  • 功能化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
    吕 瑞, 江雪梅, 杨家成, 崔书亚

    摘  要:本文以咪唑酰肼类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水中Cu(Ⅱ)。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分散剂的体积、萃取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Cu(Ⅱ)萃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300 μL,分散剂用量1 mL,超声萃取时间5 min,4 000 r/min下离心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对实际水样中Cu(Ⅱ)进行了分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8590%~86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本方法无需加入络合剂即可直接对水样中Cu(Ⅱ)进行分离,为水中Cu(Ⅱ)的分离富集测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新方法。
     

    分析科学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可口革囊星虫中稀土元素
    吴雅清,许瑞安

    摘  要:建立了可口革囊星虫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通过微波消解制备样品溶液,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参数,先采用半定量扫描样品溶液估算其稀土元素的浓度范围,再通过全定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镧、铈、镨、钕、钐、铕、钆、镝、钬、铒、铥、镱、镥等13种稀土元素在质量浓度为001~2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在09999~10000之间,检出限为029~140 ng/kg,加标回收率在9593%~107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7%~772%,含量较高的元素为铈、镧、钕。用该方法分析了国家标准物质扇贝(GBW10024)中的稀土元素,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于可口革囊星虫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分析科学
  • 智能水凝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苏日辉, 夏 凌, 李攻科, 肖小华

    摘  要:智能水凝胶对外界条件刺激具有感知、传感处理和驱动,并通过体积的溶胀和收缩来响应外界刺激。智能水凝胶材料在水中发生溶胀时,水分子是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网络结构中,在物理和化学刺激下,水凝胶又能够脱水消溶胀。智能水凝胶集吸水、保水和脱水于一体,并具有生物兼容性、柔软性及刺激响应性,这些特性使得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和仿生材料中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3种智能水凝胶材料的制备,以及近年来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科学
  • 具有分级结构纳米材料的扫描电镜测试样品制备方法比较
    刘婷婷, 丁炜楠, 倪 敏, 张 磊, 潘 杨, 张占恩, 顾海东

    摘  要:以具有分级结构的纳米花状Bi2O3-Bi2S3复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测试,实验采用四种样品制备方法,探讨各种制样方法的扫描电镜成像效果。结果发现,将新制备未干燥的材料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后,滴在硅片表面进行测试,可以有效改善样品的分散性,减少样品的团聚,杜绝纳米颗粒与碳导电胶之间的溶合,更易获得材料的真实形貌。将复合材料分别分散于硅片、云母片、铜箔、铝箔、锡箔不同基底上,在高放大倍数下均可得到理想的测试效果,在低放大倍数下测试效果为:硅片>锡箔>铝箔>铜箔>云母片。用乙醇分散滴于硅片上测试的方法进行Fe3O4@ZIF-8复合材料的制样,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分析科学
  • 磁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
    王 露, 王 芹, 宋 鑫, 杭学宇, 冯晓青, 徐 瑞, 王 媛

    摘  要:制备了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Fe3O4/Cu-MOFs),并以其作为吸附剂磁固相萃取水中重金属Pb2+,富集的Pb2+以EDTA洗脱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SS)进行定量检测。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实验条件:pH值、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和洗脱剂,并探究Fe3O4/Cu-MOFs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3O4/Cu-MOFs复合材料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24.6 mg/g,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Pb2+的线性范围为0.1~50 μg/L,相关系数R2为0.9995,检出限(S/N=3)为0.02 μg/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Pb2+的定量检测。
     

    分析科学
  • 基于加替沙星和金纳米粒子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妥布霉素
    李满秀, 孙笑笑, 宋志英, 燕琪芳

    摘  要:以加替沙星为供体,金纳米粒子(AuNPs)为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新体系。该体系中加替沙星以非共价的方式吸附在AuNPs上,两者之间发生了有效地能量转移,导致加替沙星的荧光猝灭。妥布霉素可以和AuNPs作用,使加替沙星从AuNPs表面释放,进而使体系的荧光恢复。据此建立了检测妥布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最优化的条件下,检测妥布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8~28×10-7 mol/L,相关系数R=09917,检出限为65×10-9 mol/L。本方法成功用于鲜奶和妥布霉素滴眼液中妥布霉素含量的检测,平均回收率为953%~1050%。
     

    分析科学
  •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橡胶颗粒红外光谱分析鉴别
    何欣龙, 王继芬, 吴福璐, 李锦泽, 张 强, 陈 多

    摘  要:本文提出了基于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分析及无损识别轮胎橡胶颗粒的方法。实验采集不同品牌样本的红外光谱数据,通过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实现对840个原始特征到5个识别特征的高效筛选,基于综合考虑神经元个数和网络性能,以及模型准确度的目的,输入层选择PCA1、PCA2、PCA3、PCA4和PCA5为特征变量,采用递增方法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构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轮胎橡胶的分类模型,最终对75个样本实现了准确率为920%的识别分类。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光谱和径向基函数模型可实现对轮胎橡胶样本光谱较为准确的识别与分类,其可为其他物证的鉴别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分析科学
  • 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TiO2/ZnO微球及其对抗生素的降解
    于 艳, 常亮亮, 曹宝月, 李文婷, 李 璞

    摘  要:采用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TiO2/ZnO微球光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该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及抗生素为目标降解物,200 W高压汞灯为光源,考察TiO2与ZnO摩尔比、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及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光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2∶ZnO摩尔比为1∶1,水热反应温度140℃,水热时间30 min,500℃煅烧条件下制备的TiO2/ZnO光催化剂具有较好降解活性,光照50 min,对亚甲基蓝降解率达9615%,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降解率分别为8780%、9451%和9339%。
     

    分析科学
  • 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枣中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及熊果酸
    崔毅轩, 刘 迪, 周齐齐, 高敬林, 马海艳, 李梦娇, 蒋 晔

    摘  要: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DLLME-HPLC)同时对大枣中的白桦脂酸(BA)、齐墩果酸(OA)及熊果酸(UA)含量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旋蒸至近干,用甲醇复溶残渣并定容。取1 mL溶液,加入1 mL氯仿与3 mL水,涡旋2 min混匀进行DLLME。取氯仿层,氮吹至干,甲醇复溶后进样分析。BA在202~303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3%;OA在101~152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3),平均回收率为975%;UA在101~152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RSD)<2 0%。本方法能够对大枣中ba、oa和ua进行准确的含量测定。
     

    分析科学
  • 基于核酸适配体-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张立转, 赵旭华, 梁晶晶, 崔小华, 翟 翔, 王玉瑶, 于保锋

    摘  要: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PDANPs表面,使FAM的荧光猝灭。加入OTA后,OTA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状态折叠为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由于G-四链体与PDANPs之间的结合能力弱,导致传感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从而实现了OTA的定量测定,其检出限为20 nmol/L。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红酒中OTA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5%。
     

    分析科学
  • 曲克芦丁原料药中三羟乙基芦丁及相关物质的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
    刘少静, 杨黎彬, 徐小静, 韩红芳, 杨 阳, 余丽丽

    摘  要:通过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曲克芦丁原料药中三羟乙基芦丁及相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采用C18色谱柱,分别以乙腈-水(17∶83,V/V)和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制备的3个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8%以上,经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检测,推断它们分别为三羟乙基芦丁、四羟乙基芦丁和四羟乙基槲皮素。该制备方法简便高效,重现性好,对进一步提高和监控曲克芦丁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科学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果蔬中的乙酰甲胺磷
    苏立强, 吕艳荣, 李冬梅, 靳岩爽

    摘  要:本文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蔬菜中的乙酰甲胺磷。选取乙酰甲胺磷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吸附实验表明MIPs对乙酰甲胺磷具较高的吸附容量和特异吸附性。以所制备的印迹材料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实际样品中的乙酰甲胺磷残留。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检出限为1.8×10-3 μg/mL,加标回收率为827%~102.3%。与C18柱比较,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柱可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对目标物有良好的分离富集效果。
     

    分析科学
  • “关-开”型碳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左旋多巴的研究
    马红燕, 武文波, 张越诚, 田 锐, 张会芳

    摘  要:以淀粉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发光性能良好的水溶性碳量子点(CQDs),其荧光量子产率为10%。研究发现,在HCl介质中,将KMnO4加入该CQDs溶液后,CQDs的荧光发生猝灭,体系的荧光信号“关闭”;再加入左旋多巴,CQDs的荧光得到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呈“打开”状态。据此提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高灵敏检测左旋多巴的新方法。对反应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CQDs探针的荧光恢复信号值与浓度为10×10-7~15×10-5 mol/L的左旋多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10-8 mol/L。该探针用于样品中左旋多巴含量的测定,结果较好。
     

    分析科学
  • 连续消解-等离子体质谱用于制革废水中痕量重金属分析
    管 鹏, 刘 宁, 雷永乾, 王 毅, 郭鹏然

    摘  要:采用研制的连续消解装置对制革废水中重金属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常用消解方式进行比较。实验中以总有机碳(TOC)降解率及色度变化为依据,对消解试剂HNO3和H2O2用量、消解温度进行考察,获得最佳消解条件为:HNO3∶H2O2为1∶5(V/V),消解温度为160℃。在最佳消解条件下,对实际制革废水中12种重金属进行加标消解,加标浓度分别为20 μg/L和100 μg/L,12种重金属的加标回收率在78.4%~126.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废水中高含量铬经两次连续消解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和98%,与石墨消解(回收率93%)和微波消解(回收率96%)相比,本方法不仅能实现样品的快速、稳定消解,且在消解过程中实现了样品连续自动进样,可用于各类废水中重金属连续在线检测前处理。
     

    分析科学
  • 线性扫描极谱法检测环境水体中呋喃西林
    陈春香, 陈 文, 熊旭尧

    摘  要: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利用呋喃西林(NF)在pH=270的B-R缓冲溶液中,于起始电位-0666 V(vsSCE),以900 mV/s扫描,在峰电位-0970 V(vsSCE)处可以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且该峰峰电流的大小与呋喃西林浓度呈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检测呋喃西林的极谱分析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呋喃西林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2~600 μg/mL,检出限为00013 μg/m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环境养殖水样中呋喃西林的检测,回收率为9571%~10720%。初步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分析科学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沙棘中的11种黄酮类物质
    蔡 爽, 阮成江, 杜 维, 丁 健, 韩 平, 王海明

    摘  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沙棘种子和叶片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表没食子儿茶素、芦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柚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木犀草素、柚皮苷和表儿茶素11种黄酮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色谱采用C18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甲醇,等度洗脱,流速02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ESI-)扫描,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11种黄酮类物质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回收率>909%,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对11份种质种子及3份种质叶片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种子和种质叶片中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间存在明显差异,沙棘叶片检测出的10种黄酮总含量(169676~215818 μg/g)明显高于种子中检测出的10种黄酮总含量(37060~134419 μg/g);种子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3802~103318  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2113~22456 μg/g)、芦丁(9684~21367 μg/g)和槲皮素(4152~10133 μg/g);叶片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0694~143169 μ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5301~92029 μg/g)、表儿茶素(19180~56712 μg/g)、山奈酚(8455~16393 μg/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6995~15539 μg/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测定沙棘种子和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分析科学
  • 以对氨基苯酚盐酸盐为紫外吸收试剂的反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法分析烷基磺酸盐
    郭 苑, 张小东, 赵 丹, 于 泓

    摘  要:本文以对氨基苯酚盐酸盐为背景紫外吸收试剂,采用间接紫外检测的反相色谱法分离检测辛烷磺酸盐、癸烷磺酸盐和十二烷基磺酸盐三种无紫外吸收的烷基磺酸盐。采用反相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对氨基苯酚盐酸盐溶液-乙腈,检测波长为210 nm,实现了三种目标烷基磺酸盐的分离和检测。考察了紫外吸收试剂种类、有机溶剂种类和浓度、对氨基苯酚盐酸盐浓度及其它色谱分析条件等对分离分析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规律。对氨基苯酚盐酸盐既是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又是有效的洗脱剂组分。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三种目标烷基磺酸盐可在15 min内完全分离和检测。辛烷磺酸盐、癸烷磺酸盐、十二烷基磺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13、012和097 mg/L。将方法应用于84-消毒液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大于91%,满足日常定量分析要求。
     

    分析科学
  • 磁性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
    刘小燕, 李欣悦, 高仕谦, 蒋刘婧, 张占恩, 张丽君

    摘  要: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并以MGO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MC-LR、MC-RR)残留。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磁性纳米材料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将100 mg MGO置于100 mL含10 μg/L MCs的水样中,在15 min内即可完成对其85%以上的吸附效率。MC-LR和MC-RR的检出限范围分别为005~10 μg/L和01~10 μg/L,线性关系良好。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MCs残留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43%~1086%,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93%。
     

    分析科学
  • 基于联吡啶钌在CdTe量子点/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三丙胺
    吴芳辉, 董天涯, 刘 惠, 张 奎, 储心萍, 陈 晨

    摘  要:本文制备了CdTe量子点/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CdTe QDs@NG),并采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复合材料。因为CdTe QDs和氮掺杂石墨烯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他们修饰至基底电极上改善了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性能、发光效率以及比表面积,从而在三丙胺(TPA)存在下,联吡啶钌在CdTe QDs@NG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强度远远超过在裸玻碳电极上的响应效果,因此根据TPA对联吡啶钌电致发光信号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TPA的新体系。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联吡啶钌电致发光强度差值ΔIECL与TPA浓度在4.0×10-9~4.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低至1.4×10-9 mol/L。该方法的选择性高、灵敏度强、重现性好,10次重复测定8.0×10-8 mol/L的TPA,相对标准偏差仅为2.03%。采用该方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TPA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7.7%~104.6%范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推广测定实际样品中的TPA浓度。
     

    分析科学
  • 气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治疗作用
    李 莎, 祝益民, 刘 文, 伍洋科, 蒋菲娅, 颜 笑

    摘  要:本研究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中的代谢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XBJ)的治疗效果。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百草枯中毒组和对照组之间共鉴定出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5种代谢物质在XBJ处理后受到明显回调,改变的代谢途径包括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糖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可以揭示百草枯中毒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且XBJ可通过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分析科学
  • 基于一步法构建的无酶传感器检测过氧化物的研究
    杨 杰, 杨绍明, 曹 嫱, 张小荣, 柏朝朋, 滕 渝

    摘  要:本文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粒子(CuNPs)-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泡沫镍(Ni foam)电极。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和计时电流法(I-t)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究,并对H2O2、过氧化氢叔丁基(BHP)、过氧化氢异丙苯(CHP)进行了分析测定。该传感器对H2O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0×10-7~34×10-4 mol/L,检出限为24×10-7 mol/L;对BH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90×10-5~25×10-3 mol/L,检出限为58×10-5 mol/L;对CH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0×10-5~16×10-3 mol/L,检出限为35×10-5 mol/L。
     

    分析科学
  • 核壳式Ag@MIPs的制备及对氨苄西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
    李 轩, 李利军, 程 昊, 冯 军, 徐娅娟, 李笑轩

    摘  要:本文以氨苄西林(AMP)为模板分子,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硅烷化试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Ag微球表面制备了AMP分子印迹聚合物(Ag@MIPs)。采用不同方法对所制备的Ag@MI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MIPs为粒径较为均一的核壳式结构。以Ag@MIPs作为基底,采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激发波长为638 nm)对AMP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g@MIPs基底具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果,增强因子可达3.79×105。对AMP浓度和SERS特征峰强度作线性拟合,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59;对AMP检测限达到1.0×10-8 mol/L。竞争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g@MIPs对AMP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方法可用于AMP的快速、灵敏和选择性检测。
     

    分析科学
  • Nafion/石墨烯量子点修饰电极对重金属和氯霉素的电化学检测
    许 贺, 潘哲伦, 谢 昱, 顾鑫锋, 柳建设

    摘  要:本文采用简单的原位电解石墨棒方法,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并构建Nafion/GQDs修饰玻碳电极(Nafion/GQDs/GCE)。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分别应用于重金属Pb(Ⅱ)、Cd(Ⅱ)和氯霉素的电化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Pb(Ⅱ)和Cd(Ⅱ)的溶出电流随着他们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Pb(Ⅱ)线性范围为482×10-8~965×10-7 mol/L(R2=09923),Cd(Ⅱ)线性范围为107×10-7~196×10-6 mol/L(R2=09912),所得Pb(Ⅱ)和Cd(Ⅱ)检出限分别为161×10-8 mol/L和357×10-8 mol/L。该Nafion/GQDs/GCE对氯霉素具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作用,电催化机理是6电子参与的不可逆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为1054 s-1。该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催化还原电流与其浓度在500×10-7~25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67×10-7 mol/L。该Nafion/GQDs/GCE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取得满意的结果。
     

    分析科学
  • 配位自组装的高效电化学界面对色氨酸的手性识别
    雷 鹏, 周 影, 洪沙沙, 杨亚娟, 双少敏

    摘  要: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精氨酸(PLA)能有效促进电子转移的性能,以及Cu2+修饰的β-环糊精(Cu-β-CD)对色氨酸(Trp)的主客体识别和富集能力,本研究采用MWCNTs、PLA和Cu-β-CD构建手性传感器,得到Cu-β-CD/PLA/MWCNTs复合膜,并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色氨酸(Trp)异构体进行手性识别和检测。结果表明,该手性传感器对Trp异构体产生显著的电流差,并且对L-Trp的电流响应高于D-Trp,两者分离系数可达337,并在10×10-6~55×10-5 mol·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S/N=3)可达33×10-7 mol·L-1。所制备的传感器响应快速、识别效率高,在手性分子识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析科学
页次:1/1 每页25 总数25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1页 跳转